突然而來的重大災難、意外、突發狀況,或甚至是戰爭,往往對人造成心理衝擊與壓力,容易帶來緊張、焦慮、恐懼、害怕等情緒,進而引發壓力反應。如果發現自己或親友出現類似情況,請別過於擔心,這是人們面臨非常時刻會出現的自然反應。每個人都具有承受壓力的韌性,也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復原能力,在學習舒壓方式前,先來認識常見的壓力反應跟起因吧!

哪些是常見的壓力反應?
如果自己或身旁的親友出現以下情況,有可能是災難事件或重大衝擊造成的「壓力反應」:

  • 對事件的記憶、想像或感受不斷重複侵入腦海
  • 逃避記憶、感受和刺激,情緒麻木
  • 心情和思考變得比較負面
  • 對外界刺激顯得過度警覺,反應過於激動

「壓力反應」並非疾病,而是人面對重大災難時的正常現象。但是如果壓力反應持續很長一段時間(例如超過一個月),而且沒有減緩的跡象,或者壓力反應已經影響日常生活,這時就必須尋求醫療或心理諮商專業人士,評估是否已達到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」(PTSD)的程度。


哪些情況可能引起壓力反應?
意外、天災、甚至是戰爭,以及各種突如其來的衝擊,都具有難以預測、違反原本預期,並且可能造成強烈情緒及壓力的特性。
如果人們不幸經歷下列情境,或是其他重大的衝擊,便有可能出現壓力反應:

  • 親身經歷重大傷害(生理及心理)、性暴力或人身安全威脅
  • 目睹暴力事件發生、旁觀他人遭遇威脅
  • 家人、親朋好友經歷傷害事件或遭遇威脅
  • 經由他人轉述或透過媒體得知災難事件

值得注意的是,即使沒有親身經歷或目睹傷害事件,聽聞他人描述傷害事件經過,或過度觀看新聞媒體、網路上流傳的相關影片,也可能引起壓力反應。這就是為什麼每當發生重大災難或是全面性社會衝擊,例如 2023 年的 #MeToo 事件,或是 Covid 疫情之後,政府部門或心理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,常常會提醒大家注意資訊接收頻率,避免過度瀏覽觀看相關資訊,以免過度擔憂、焦慮或害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