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我們可能遇到多種不同的狀況需要緊急撤離,像是水災、地震、公安意外,甚至是戰爭。

依據2023年國防部《全民國防應變手冊》,以及目前政府公布的防災宣導資訊,民眾主要的避難地點分為「防空避難設施」、「災民收容救濟站」或「避難收容處所」。

這些防災設施有哪邊不一樣呢?

空襲來,躲這邊

防空警報響起時,立即前往貼有「防空避難設施」標誌的地方躲避敵軍空襲或火炮炸射。這些設施包含防空洞、地下化車站、大型公共設施或大樓的地下室,提供短時間的避難。

來不及跑出去的話,怎麼辦?

空襲警報發生時,不見得有時間跑到最近的避難設施。可以就近選擇以現代工法興建的鋼筋、鋼骨結構大樓,遠離玻璃窗、落地窗、玻璃門、木門,以免被爆炸時飛濺玻璃或木片割傷。

房子無法住了,到這裡

如果房子不幸因為災害而無法繼續居住,基於安全考量,立即前往安全的避難收容處所,像是縣市政府開設的「災民收容救濟站」、災防體系緊急避難收容處所。

這些能提供受難民眾安全的主要棲身地點為各縣市公立學校、運動場館或防災公園,具有基本的居住與衛生設備,同時也會提供受災民眾飲水、食物及維生所需物資。

怎麼知道要躲去哪?

可以透過「全民防災e點通」APP,預先熟悉住家、工作地點或學校附近的防空避難設施位置及避難收容處所,讓自己與家人有更多避難地點可以選擇。

或是《積極行動指南》也有完整教學唷!

立即入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