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災害發生時,可能同時會有多人受傷,如果能按照基本檢傷與處置原則,在行有餘力的範圍內,先行處理傷者的狀況,協助抵達現場的救護人員掌握傷者情形,把握急救的黃金時間。

從哪幾種方式可以判斷傷者的狀況呢?

初步可從以下幾項指標,判斷受助者是否陷入危急狀態:

  • 身體外觀(四肢或頸部有無不正常扭曲、骨折、有無明顯出血)
  • 意識清醒程度
  • 呼吸頻率
  • 脈搏跳動頻率
  • 體溫
  • 血壓
  • 血氧濃度

確認傷者狀況後,又該怎麼處理?

如果很明顯的看到傷者大量出血,應該要立即止血,以免傷者失血過多造成休克。

  • 最直觀、最常用的止血方式——「加壓止血法」
    使用醫療紗布、敷料、或乾淨毛巾蓋住傷口處,接著以手指或手掌持續施力按壓,減緩血液流出
  • 傷口在四肢
    抬高傷肢(高於心臟高度),利用重力減緩出血速度
  • 較大、較深的傷口——「填充止血法」
    先將凝血紗布、醫療紗布或乾淨布條填入傷口,接著再進行加壓止血

哪些東西可以用來止血?

常見且容易取得的止血醫材就是紗布,在緊急時刻也可使用乾淨的毛巾。

最初源自於戰場急救的絞棒止血帶、創傷急救繃帶(以色列繃帶),由於止血效果良好,目前已經逐漸廣泛應用於醫療領域,也是優先推薦的急救止血用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