颱風、地震、暴雨~台灣天然災害不少,不一定遇到戰爭才需要撤離避難。發生意外或災害時,我們可能必須在住家內避難無法外出,沒辦法購買或補給生活用品。人們也可能因為災害帶來的恐慌,過度搶購囤積物資,造成民生物資供給短缺。

平時做好準備,適度儲存避難所需物資與裝備,瞭解基本的逃生與急救技巧,幫助我們和摯愛親友順利渡過災害發生初期的恐慌。

居家儲備物資準備哪些?

家中準備物資可以按照同住親友、動物夥伴的人數、年齡及個人需求,按照 7 至 14 日的生活所需,估算物資與裝備需求,也能額外準備器材跟設備供使用。

  • 飲水:可使用有蓋、可密封的容器儲存飲水,如:水箱式水桶、大型寶特瓶或購買桶裝水
  • 食品:適合居家環境儲存,並且兼顧營養需求的食物,像是根莖類、澱粉製品,或是罐頭等
  • 常用藥品:止痛藥、外傷藥膏、抗生素藥膏、急救物品、衛生用品、消毒用品
  • 通訊器材:收音機、手機、行動電源、充電線與充電插頭及簡易型對講機等,可保持與外界接觸的設備
  • 照明器材:手電筒、頭燈、充電式燈管、蠟燭、電池
  • 衣物與保暖用品:吸濕排汗機能性衣物、防水、保暖的衣著、配件
  • 求生、防身工具:瑞士刀、粗棉手套或防割手套、安全繩索、戶外取水與儲水器具
  • 能源與發電設備:如果情況允許,可準備發電機、卡式爐或瓦斯爐、備用能源與燃料
  • 同住親友需求:家中有兒童、年長者或慢性疾病患者,準備可以帶給孩子撫慰或安全感的玩具,以及家用生理測量儀器,如血氧機、血壓計等物品
  • 動物夥伴需求:動物夥伴的糧食或藥品、衛生用品

※當斷水斷電時,先從不易保存的生鮮、冷藏或冷凍食品開始消耗,後續才是室溫保存,以及可長期的蔬果、乾糧等食材
※儲備燃料時,要多留意可能發生火災的風險。在使用燃油發電機時,留意通風狀態,避免在密閉環境使用,反而更危險。

 

詳細居家儲備物資清單,《積極行動指南》整理好了

紙本版限定附件,列出物品檢查清單與相關文件製作表格,可自由填寫、複製使用唷!